解放上海的战斗在总体上有三个战场配资行业,即沪西的月浦、浦东的高桥以及市区。为了完整地接管上海,中央军委命令部队在攻城时不能使用重武器,包括火炮和炸药。具体到各参战部队,这项命令在实际战斗中的影响有多大?月浦和高桥才是主战场,市区周边及巷战所进行的时间很短。
粟裕共向中央军委提交了三个进攻上海的方案:
方案一:围城。
方案二:以苏州河南岸为突破口入城。
方案三:“钳击吴淞”、断敌海上退路,和汤恩伯集团在市区外决战。
展开剩余84%仅从军事的角度出发,方案二相对更容易。根据情报显示,国民党军在苏州河南岸部署的兵力比较少。三野既有攻打济南的成功经验,又有兵力、士气的优势,拿下上海不成问题。如果说“不使用重武器”的命令有影响,那么应该是在选择作战方案的时候。因为,中央军委和粟裕最终都选择了方案三。
选择方案三的原因可以简单地用一句话来概括:“不但要军事进城,还要政治进城”。正如主席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之前说的那句话一样:“我们就像进京赶考的学子,考不好要被赶回来……”
首先,上海是当时全国乃至整个远东地区的经济中心,影响力巨大。当国民政府迁都广州后,绝大多数的外国领事馆都没有撤离上海,这意味着什么?有人在观望,有人在等着“看笑话”。
其次,上海的工商业发达,当新中国建立以后,它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解放军如何进攻上海、如何接管大城市就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考题”,任何一个统帅都会选择方案三。
既然“钳击吴淞”是最终的方案,那么“不使用重武器”对它的影响有多大?
三野进攻月浦的时间是1949年5月13日夜,最初的兵力是4个团,即29军87师、85师253团(统一归87师指挥)。直到5月26日第十兵团攻克吴淞、宝山,在月浦一线的兵力已经增加为4个军,即29军、28军、33军和25军;与之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高桥:30军同样在5月13日夜发起对高桥的进攻,31军于5月15日参战。5月25日上午,高桥被解放军占领。
月浦和高桥的战斗都持续了十余日,而此时距离上海解放已经不到两天。无论是投入兵力还是所用时间,这两个地方才是解放上海最主要的战场。粟裕不但分别为第九兵团、第十兵团分别增派了23军和25军,还增派了三野特纵的炮兵部队,以此来应对国民党军的重炮、坦克和海军支援。
因此,在月浦和高桥,三野正常使用了重武器,中央军委的命令对这两个战场并没有影响。那么,这两场战斗对攻占市区的影响有多少?
由于两军在月浦和高桥鏖战,为了保证海上逃离通道的顺畅,汤恩伯只能不停地从市区里抽调兵力,这已经达到了三野最初的战略目标。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这两个地方的战斗越激烈,进攻市区的战斗就相对越容易。
我们应该清楚,“不使用重武器”的命令对部队真正产生影响的是发生在上海市区里的战斗。从全局的发展来看,这种影响相对较小。
三野总攻上海的时间是5月23日夜,主要的参战部队是20军、23军和27军。到5月25日,苏州河以南的主要市区均被解放军占领。在这一天多的时间里,国民党军不停地向苏州河以北收缩兵力。即使不使用重武器,三野三个头等主力军也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真正影响发生在5月25日至5月27日这不到两天的时间里。
当时,27军正在向苏州河北岸的百老汇大楼、邮电大楼等地方发起进攻。国民党51军(东北军)残部依托高楼,抵抗得很顽强。客观地说,此时的战事进行得很惨烈,将士们也多次向上级请示用重炮攻坚。随着淞沪警备副司令刘昌义起义,51军投降,27军接管苏州河北岸的阵地。
接下去就是进行巷战,此时的国民党军还剩川军部队21军230师,青年军三个师(202师、204师和209师)的残部以及交警总队的部分人员。按理说,巷战是战争中最惨烈的战斗之一。在解放军不能使用重武器的前提下,各参战部队的伤亡肯定不会小。不过,解放上海的巷战进行得却并不激烈,即将担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又发挥了“老革命”的作用。
230师的建制最完整,人数也最多,还有8000余人。他们躲在杨树浦地区的一个发电厂和自来水厂里做最后的抵抗。为了保存发电厂的完整,27军仍然不能使用重炮。根据时任27军军长聂凤智回忆:正当众人商量对策之际,陈老总来到27军军部,他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指挥这支川军部队的人是副师长许照,陈老总认识他的老师蒋子英。蒋子英和许照的关系非常好,他此刻也正在上海。陈老总建议聂凤智以蒋子英为突破口,劝说许照放下武器。
由于解放军不使用重武器,上海在整个战斗中没有停水、停电,通讯也始终保持正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基础,27军相关人员通过接收到的上海守军内部人事关系手册,很快地找到了蒋子英。最终,蒋子英成功地说服许照率领230师放下武器,27军兵不血刃地接管此地。
有些人觉得,在解放上海的战斗中不使用重武器是导致部队攻击不顺畅的主要原因。其实,月浦和高桥才是主战场,三野派出了大量的炮兵部队。也正是因为上述两个战场的存在,20军、23军和27军在进攻上海市区时的难度已经变得相对较小。
我们会永远铭记27军将士在进攻苏州河北岸阵地时付出的鲜血和生命,同时也应该明白中央军委和三野对接收上海的全局考虑。在那样的历史环境中,只单纯地考虑如何使用重武器快速的占领上海配资行业,显然是欠妥当的。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