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署深化财税改革之后股票配资怎样操作,经济大省四川给出当地具体方案。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四川省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方案》),这份超5000字方案涵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国有“三资”管理等9大方面35项改革任务,旨在完善当地财政科学管理制度机制,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支持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刘蓉告诉第一财经,上述《方案》既严格落实中央深化财税体制相关要求,又结合四川实际大胆创新,对过去实施的各具特色的县市财政体制予以规范,强化零基预算,突出绩效管理,体现出全方位的创新与改革,对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后续需重点关注配套细则出台及市县级政府执行情况,全力推动改革落地生效,让改革成果切实惠及当地百姓 。
《方案》要求,各地要加强系统谋划和组织实施,确保一批标志性改革事项在2025年落地实施,到2027年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到2029年各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零基预算是新一轮财税改革“尖兵”,也是此次四川全面财税改革9大任务之一。
《方案》要求,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这包括明确支出安排序列、强化基础支撑保障、分层分类编制预算、完善预算审核机制和健全财力统筹模式5大举措。
刘蓉表示,在绩效导向与预算约束强化层面,零基预算改革作为热点备受关注。零基预算打破了传统“基数 + 增长”编制方式的桎梏,这一举措促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严谨,避免了因基数依赖导致的资源错配与浪费。
零基预算是指在预算编制时不考虑以往预算安排基数,而是结合实际需求和财力状况,对各项支出逐项审核后,按照轻重缓急安排支出的预算编制方法,旨在打破现行预算编制“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僵化格局,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在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的背景下,零基预算改革快速推进。去年财政部等16个中央部门率先开展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江苏、浙江、湖南等省份发布当地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方案。
此次《方案》明确,四川省财政厅要针对重点领域牵头制定专项改革方案。专家预计四川省财政厅将在2025年制定出台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有关方案,而改革具体内容正是聚焦前述5大改革举措。
比如,在零基预算支出安排先后顺序方面,《方案》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建立年度保障事项清单。足额落实“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和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重点保障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支出等。
零基预算改革难点在于工作量巨大,需要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及构建相应支出标准体系。对此,《方案》提出促进各级部门数据资源共享,逐步构建涵盖供养人员、政策对象、国有资产等各类信息的预算编制信息数据库。并健全基本支出标准等,建立支出标准库。
当然,从国内外实践来看,零基预算更多体现为运用其理念完善预算管理,并不是全部从零开始编制预算。零基预算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需结合预算绩效改革、中期滚动预算等相关改革统筹推进。
《方案》另一大改革任务是推进财政绩效监督管理改革。比如深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绩效监督结果应用等。
“此次《方案》严格落实绩效与预算挂钩,依据项目考核结果分配资金,对绩效持续较差的项目果断削减或取消预算,推动财政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变。”刘蓉说。
增加财力、优化分配
受近些年不少地方更加注重盘活存量资产资源等来增加财政收入,而这又跟国有“三资”(资产、资源、资金)改革密切相关。
四川《方案》全面深化财税改革9大任务之一,正是推进国有“三资”管理改革。具体包括健全资产资源统计报告制度,探索构建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分类推进资产资源盘活利用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刘蓉表示,四川推进国有“三资”改革具有地方特点。四川通过健全统计报告制度,全面、准确地掌握当地国有“三资”的数量、分布、使用等情况,摸清“家底”。构建价值评估体系,对国有资产、资源进行合理评估,注重盘活利用。分类推进盘活利用,根据不同类型的国有“三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动闲置资产资源的市场化处置,释放其价值潜力,加快“资源到资产、资产到资本”的转变。
“四川将国有三资管理改革与其他财税体制改革任务通盘考虑,形成‘1+N’改革框架体系,以《方案》为统领,若干专项方案为支撑,避免改革碎片化,协同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刘蓉说。
根据四川省财政厅数据, 2024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35.1亿元,增长1.9%。 其中税收收入3600.5亿元,下降2.7%;非税收入2034.6亿元,增长11.3%。 2024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3761亿元,下降16.7%。
此次中央深化财税改革一大重点,是增强地方自主财力,完善央地财政间关系,推动解决当前部分基层财政困难等问题。对于各省份而言,如何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关系是一大看点。
此次《方案》第一项重点任务,正是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包括完善收入分享机制,规范支出责任划分和健全转移支付制度3大改革。
刘蓉表示,此次《方案》中,四川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也是一大亮点。比如逐步统一省与不同市县税收分享比例,并将矿业权出让收益分享和各级基础阶段找矿投入挂钩,省级因体制调整形成的财力增量主要用于对市县转移支付,充分调动市县发展积极性。
她表示,《方案》按照“减轻基层负担、体现区域差别”原则,合理确定省级总体支出分担比例,分类分档确定不同地区分担比例,逐步统一同一市县在基本公共服务不同领域的支出分担比例,让财政支出责任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减少专项资金配套要求,对跨区域合作项目探索税收共享,有效解决基层政府“财权小、事权大”的矛盾,促进全省均衡发展。
此外,《方案》还要求推进地方债务管理改革。这包括建立政府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实施区域平衡制度,建立偿债备付金制度。比如,统筹安排财政补助资金、其他项目专项收入、项目单位资金、政府性基金等资金用于偿债,实现各市县区域内专项债券项目融资收益的整体平衡。
根据四川省今年预算报告, 2024年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24028.9 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3759.2 亿元,控制在国务院批准的26902.7亿元限额内,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陈益刊
相关阅读
从国内外实践来看,零基预算更多体现为运用其理念完善预算管理,并不是全部从零开始编制预算。目前地方推行零基预算改革时也有所侧重,比如更多地从专项资金入手。
375 03-17 21:12
今年大力推进财政科学管理,选择部分省份试点,力争用2年时间,在财政管理重点领域、重点工作上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392 03-14 11:27
全国人大财经委建议今年实施好更加积极财政政策,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等。
636 03-09 13:34
2024年,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财政收入分别增长6.2%、0.8%、1.8%、3.2%,西部地区财政收入增速快于中部和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财政收入增速较快主要源于非税收入高增。
1013 02-13 20:37
地方财政收入取决于其经济基础和财政体制股票配资怎样操作。
48 02-13 13:36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