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实现自我价值证券配资工具,这样的岗位太适合了!”在坪山街道六和城广场的“妇女暖心集市”上,一群妇女正热情地在一个个摆放精美手工艺和特色美食的小摊位前,向来往顾客展示自己的手工艺品。
近年来,坪山街道围绕女性发展需求,结合“百千万工程”部署,多措并举为女性就业创业赋能,打造“家门口”妇女成长服务圈。
以六联社区为例,通过实施“多维赋能·助力成长”妇女发展服务项目,采用“五社联动”模式,发挥社区妇联、“妇女微家”、党群服务中心等各组织阵地功能,关注妇女发展并参与妇女服务,走出女性“家门口”就业新路径。
精准服务,深入调研妇女现实需求
为破解妇女就业难题,六联社区采取“线上问卷+上门走访+小组访谈”开展调研,深入了解辖区妇女现实需求。
数据显示,六联社区辖区70%妇女有经济增收需求,其中68%全职妈妈渴望灵活就业,50%待业妇女寻求稳定岗位。六联社区随即搭建“就业超市”服务平台,联动社区工会、新就业群体定期发布“小六就业报”,精准推送岗位信息75条,拓展妇女接受就业信息渠道,为辖区妇女就业构建交流服务平台。
同时,六联社区以“微组织”激发“大力量”,积极链接资源构建三级服务网络:建立“妈妈就业创业交流平台”,组织妇女骨干分享经验;链接区群团工作部、坪山区人民医院、深圳市红十字会等,开设“六联社区家长成长营”,开展科学育儿培训15期,服务500人次;联动“妇女微家”服务阵地、社区调解室、驻点律师、社康医生组建“社区妇女自助互助队伍”,排查化解家庭纠纷、家庭困境,提升妇女防护意识和能力,促进家庭关系和谐稳定。
培训赋能,从传统手艺到AI办公
“考取母婴护理师证书后,找工作更有底气、更加顺利了!”学员陈女士的经历印证了培训实效。为满足困境妇女、全职妈妈、待业妇女就业创业和提高职业技能需求,六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积极整合资源,通过“理论+实操+互动”的形式,为妇女提供多元化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涵盖了传统手工、家政服务、电商运营、办公软件等热点领域。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让培训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六联社区定期链接辖区商企开展座谈会,了解目前商企的用人需求,与时俱进调整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特别增设了“AI+”“直播技术”“自媒体运营与变现”“短视频拍摄剪辑”等课程。
社区还鼓励企业参与,邀请资深员工担任导师,为妇女提供一对一的职业规划指导,助力妇女明确职业方向,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获得精准的发展支持。
近年来,坪山街道六联社区通过链接“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深圳市科迪技工学校以及暖心商企资源,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近100场,服务4000余人次,195人成功考取母婴护理师、养老护理等资格证书。
弹性机制:“妈妈岗”解家庭难题
“孩子需要照顾经常走不开。”“离开工作岗位太久了很难找工作。”面对女性求职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六联社区建立了就业服务平台,并联动企业开展“培训+招聘”专场:组织保险公司开展妇女家庭风险理财规划师培训暨专场招聘会,不仅为妇女们提供金融、家庭理财、资产配置等风险管理培训,同时还为妇女提供家庭风险理财规划师助理、客户服务专员等兼职岗位。
“每天工作4小时,既能有额外的收入也能不耽误接送孩子。”在保险公司“妈妈岗”就职的夏女士如是说。这些“妈妈岗”实行弹性工作机制,不仅可以帮助“宝妈”们获得稳定收入,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破解需要兼顾工作和家庭的难题。
据统计,近年来在六联社区就业服务平台的带动下,累计帮助453名妇女实现了就业和创业。
创业孵化:指尖技艺变身增收利器
“艾草锤不仅可以用来放松肌肉、缓解疲劳,还可以用来驱虫”在志愿者手工减压活动现场,手工老师吴女士正耐心地教志愿者们学习手工锤制作,“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艾草锤,让我们不仅能体验到手工的乐趣,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联社区通过“三步培育法”激活女性创业潜能,并组建了一支创业能人队伍:开设布艺手工、烘焙料理等3个兴趣小组,挖掘妇女潜在的技能与职业兴趣;引入电商运营、产品设计等领域创业导师,开展“一对一”职业辅导赋能;打造“妇女暖心集市”实体展销平台,帮助女性将创意、兴趣转化为商业项目。
经过15个月孵化培育,在首批创业团队中,有35名妇女成功自主创业,真正实现“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的转化。“我们要让每个妇女都能发光发热,让女性真正撑起半边天。”六联社区负责人表示。
接下来,坪山街道将持续挖掘辖区群众需求,不断创新优化服务,全方位多维度地助力辖区妇女实现自身发展,为高质量推动“百千万工程”贡献更多“巾帼力量”。
采写:南都记者 曾海城 通讯员 张马鑫 梁翠 肖慧玲 齐欢证券配资工具